网上科普有关“医学科普小知识大全100”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医学科普小知识大全100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哪怕你是一个知识女性,你对自己身体的了解程度也可能不到5%。”
张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妇科肿瘤学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截至2020年从医已有近30年,在临床摸爬滚打21年。
由于见过太多因不了解自己的身体而不懂如何爱护自己的女性病人,她在繁忙的工作间隙,用断断续续的两年时间写完了这本书,力图用她的所学、所闻和所感来告诉我们:
很多妇科疾病本来是可以预防的,很多悲剧本来是可以不必发生的。
而在谈到为什么写这本书时,张羽医生说:“我是一个对生活没有什么要求,但内心奢侈的人。通过写作,能对别人的生活哪怕有一些些的帮助也好。”
于是有了这本短短26万字的有关女性的百科全书。
通过书中一个又一个或不幸或沉重的医疗案例,靠着作者那作为妇产科医生的医者仁心和面对世人的麻木愚昧而产生的不吐不快,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善意真言,一条条我们本该知道的科普知识,全都记录在这本书中。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感恩我们的时代还有这样不愿沉默的医生存在。
话不多说,直接上我看完书后整理的25条总结干货:
1.能不吃药就不要吃药
人体自身是带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愈合能力的,能不吃药就别吃药;
能吃药解决就别打针,万一这一针扎到坐骨神经上,严重的可能直接导致瘫痪的;
能打针解决的就别输液,若发生罕见的输液反应,抢救不及时的话是会死人的。
2. 千万不要乱吃止痛药
疼痛是疾病发出的信号,不能只是止痛而忽略背后的原因。
例如老年人说牙痛,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
中年人说肩背部疼痛,可能是急性胆绞痛;
有人说自己肚子痛,其实可能是宫外孕或者阑尾炎早期;
有人说自己犯了老胃病,其实可能是急性胃穿孔或者胰腺癌晚期。
一旦未查明原因就吃止疼药,而把疼痛的症状掩盖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3.医生都是“隔病如隔山”
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医学越来越细分化和精专化,以前是“隔行如隔山”,现在在医学里说是“隔病如隔山”都毫不夸张,
所以有什么病就去专门问什么科的大夫,切不可听随便什么医生的瞎指导。
他敢说,你也不要有胆子信。
4. “天下没有绝对安全的安全期”
网上有各种杂七杂八的安全期的算法,
例如“前七后八”(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算起,月经之前7天和月经之后8天女性不会排卵,也就不会怀孕),但这种算法只是针对月经非常规律,且月经周期在28-30天的女性而言的,而且女性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排卵。
所以通过计算安全期来避孕并不安全,失败率高达20%。
5. 闻性病色变?
淋病、滴虫性阴道炎和尖锐湿疣都是常见的几种通过性传播而感染的疾病,都简称性病。
但是滴虫性阴道炎和尖锐湿疣虽然听上去很可怕,但治疗其实是很容易的,也没有太多后患。
所以一旦发现自己被传染上了这两种疾病,不必背负太重的心理负担,即使就医即可。
而如果感染的是淋球菌导致的淋病,那就很麻烦了。一次感染,日后患宫外孕和不孕症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一定自尊自爱呀~
6.关于做人流
人流做刮宫医生那都是盲刮啊,医生看不到内部,全凭手感,因此是 有千分之二的子宫穿孔率 的。
而且如果穿孔后医生还没意识到,带着负压的铁管子会直接穿过子宫进入腹腔,把大网膜、肠子之类的全都拽出来……
若发生“人流综合症”,还可能直接导致休克。
知道了这些,你还觉得做人流是件小事吗?
7.恶心呕吐才知道自己怀孕?
平素月经规律的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一般月经过期10天以上,就应高度怀疑怀孕,而恶心、头晕、嗜睡和尿频,都是典型的早孕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查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者自行验孕。
不要等恶心、头晕、嗜睡和尿频等典型的早孕症状都找上门了,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了。
那是电视剧里才有的情节。
8.不要盲目保胎
人类的自然流产率占全部妊娠的10%~15%,其中80%以上发生在怀孕前三个月。
而早孕期发生流产的胚胎中,50%~60%都是因为胚胎自身具有基因缺陷(可能是遗传因素,也可能是由于感染或者药物等。)
所以其实这部分胎儿的流产是生命孕育过程最初的自然选择,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不必盲目地勉强保胎。
该是你的,怎么都是你的。
不该是你的,即使强留下来,结果也并不会太如意的。
9. “一切不怀在子宫里的受精卵都是耍流氓”
宫外孕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腹腔妊娠,即胎儿存活在腹部,可直接从孕妇肚子上摸到胎儿的肢体。
这种胎儿一般由于没有胎盘提供营养而很难长到足月,少部分可坚持到足月的,则需医生剖腹取胎才行。
第二种是输卵管妊娠,很凶险,一旦输卵管被不断长大的受精卵撑破,极大可能会大出血,孕妇很快陷入休克甚至丧命。
所以需要牢记宫外孕典型的临床症状:
先短暂停经6~8周;后阴道出血,量很少或呈点滴状,颜色暗红或者深褐,呈酱油色或淡咖色;后病人突感腹部撕裂样剧痛,并伴随有肛门坠胀感, 此时就代表宫外孕已经破裂,需马上到医院实施抢救。
一般怀孕两个月左右就可以通过B超判断是否是宫外孕了。
10.吃药就能生双胞胎?
其实这种药的作用就是促进排卵,医学名叫克罗米芬,不值钱。
但却经常被一些骗子拿去重新包装后高价卖给那些急切想生双胞胎的人。
明明是处方药,却不按严格的剂量来服,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大量统计资料显示,自然状态下,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是1/89(n-1),n代表一次妊娠的胎儿数。所以双胞胎自然发生的概率是1/89,三胞胎的概率是1/892。
而且不仅发生概率小,多胎孕妇的妊娠反应还会非常剧烈,妊娠剧吐、严重水肿、痔疮、便秘、贫血、妊高症和胆汁淤积综合症等,发生的概率都极高。
而即使母亲这一切都忍下来了,生出的多胎胎儿也极有可能发生畸形。
所以双胞胎妊娠概率又小,害处又多,其实并不是一件那么让人羡慕的事情。
11.如何计算预产期?
将最后一次月经来潮的 月份减三,或者加九,日期直接加七 ,即为预产期。
一般也可以通过计算受精日之后过38周(266天)来确定。
12.千万不要省略孕前和产前检查
妇产科医生并不只是“接生婆”,除接生外,还包括做孕前和产前检查两项。
而子宫肌瘤、甲亢、妊娠高血压等这些可能会出大问题的疾病都能通过这两项而检查出来,并能有效地防止病情急剧恶化。
所以千万不要省略孕前和产前检查,这是可以救命的。
13.生孩子到底生多久
孕妇从真正的肚子疼到开始使劲往下生,初产妇平均时间是11~12个小时,经产妇也一般至少需要6~8个小时(除急产情况外),
所以要学会正确地区分假临产和真临产:
真临产子宫规律收缩,5分钟至少一次肚子疼,一次至少30秒,且越来越剧烈;
而假临产宫缩一般并不规律,强度也很弱,疼痛度也较低。
所以不必被假临产吓破了胆,只有真临产才需要马上住院。
而到了真正开始使劲分娩的时候,需要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
也就是说,再伟大的母亲,只需要坚持用力120分钟,差不多就能把孩子生出来了~
14.剖腹产其实叫剖“宫”产
剖腹产的叫法其实是一种误传。
真正的医学术语应该是剖“宫”产 ,学名“剖宫取子术”,剖的是子宫,而不是腹部。
剖开腹部才能取出的孩子其实是罕见的“腹腔妊娠”,详见上述第8条的宫外孕第一种情况。
15.能顺产尽量顺产
顺产过程中阴道挤压对宝宝是很有好处的。
每一次挤压都是在帮助胎儿排除双肺的水分,让每一个肺泡都能在出生后随着新生儿第一口吸气而瞬间张开,建立呼吸,再发出人生的第一声啼哭;
除此之外还能帮助新生儿的皮肤建立触觉和感受,建立空间和平衡感。
而剖腹产是一次比一次难做,一次比一次危险。
运气不好可能会导致疤痕部位妊娠,导致子宫破裂。
16.根本不存在“保大还是保小?”的问题
医院产科在任何时候都是把保护大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
一旦意外发生,医生会按照产科医疗原则进行最优判断,根本轮不到孕妇家属来选择。
必要时,也只会以放弃孩子为代价。
因为母体身体系统会首先保全自身供给,即使大人真的要保不住了,孩子的状况只会比大人更糟糕,例如大脑缺氧,甚至已经死亡。
17.婴儿的“黄金五分钟”
这是指婴儿在出生后的五分钟内能否敞亮的哭出声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很可能造成新生儿窒息,导致脑瘫。
18.生了个八斤多的大胖小子?其实都是“巨大儿”
中国人的足月新生儿体重应该在五到八斤之间。
超过八斤,医学上都统一称之为“巨大儿”。
其导致的原因可能有母亲孕期营养过剩、遗传、种族等原因。
但更多的,可能是母亲已患上了妊娠糖尿病,应及时到医院抽血筛查。
因为妊娠糖尿病的产妇在产后十年,大概有20%的人会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在产后20年,则会变成50%。
19. 抱错孩子?那是你影视剧看多了……
婴儿出生后会有专门的产科医生帮助其哭出人生的第一声,然后处理脐带,戴上写有孩子和母亲信息的手腕条,最后再把孩子安全送回产房给护士,护士再给婴儿洗澡,称重,印脚印,做档案,最后再抱回来放回母亲身边。
所以说,根本不可能抱错。
即使抱错,那也是非常小非常小非常小的概率……
千万不要被那些国产剧的编剧误导哦!
20. 高龄孕妇有多不容易
首先,很难怀上。
30岁以下的女性,每个月经周期自然受孕的概率是20%~25%,而40岁以上的女人的受孕几率就只有1%了。
然后,高龄孕妇发生难产、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后出血等的风险都成倍增高。
说是用命来生孩子都不为过。
最后,高龄产妇生出先天愚型孩子的机会还非常高。
所以说,能在35岁之前搞定的话,最好还是在35岁之前把孩子生了吧。
这不是因为什么社会上的“剩女”舆论,而是妇产科医生最最真诚的建议啊
21.生不出孩子都是女人的错?
在不孕症夫妇中,虽然女方所占因素确实偏多,大约是40%~55%,但男方的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大约占25%~40%。还有男女双方都有问题的,这部分大约占20%~30%。
所以一旦发现可能有不孕症状,男女方都要做检查。
22.女性有多不容易
除了青春期开始的每月一次的“血崩”和为了孕育生命而必须要承担的分娩时的痛不欲生,女性从更年期开始,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这女性三大癌的发病率还会开始直线上升,而卵巢癌是最惨的,因为70%的病人在确诊时就已经是晚期了,而且70%的病人都活不过五年。
所以每年进行身体检查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再说了吧?
23.子宫里,不生孩子就生肌瘤
上天用来孕育生命的一套器官,若总是派不上用场,说不上哪天就会出问题。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本身就高达50%,而年龄较大且从未生育和哺乳过的女性发生子宫肌瘤的危险性只会更高。而这个危险性是可以通过怀孕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的,女性的最佳生育数目是2.4个。
24.切了子宫你就不再是一个女人了?
子宫在女性的身体里只起到两个作用,一是怀孕时宝宝的“房子”,二是在卵巢周期性排卵的调控下排出子宫内膜,也就是月经。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重要作用。
所以没有再孕打算,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选择切除子宫的女性,除了会没有了月经的外在表观以外,其他的女性内分泌功能均不会受影响。
什么切了子宫就会变成一个长出胡须和喉结的男人之类的更是纯属无稽之谈。
25.医生首先是普通人,之后才是医生,最后才可能是圣人
医生在18岁考入医科大学之前,其实和你完全一样,是个普通人。
对医生要求过高是现在很多医患矛盾的诱因,先苛责,后失望,最终甚至产生过激的言行或举动,这都只会伤人又伤己而已。
对医生多一份体谅,谁都不是圣人,谁都会有毛病,谁都会说话语气不好。
患者想找医术高明脾气好的医生看病,医生也同样更愿意给那些不乱发脾气又全身心信任他的患者看病。
所以一个成熟和理智的病人,应该学会真诚地、信任地对待医生,让他心无旁骛地给我们看病,甚至激发他潜在的力量,去创造一个本不会发生的奇迹。
写在最后: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离需要了解的时候还早。
时间不等人,疾病也从来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来。
最后祝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灾。
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
如果觉得看完有用,就帮我点个赞吧~
也欢迎转给你的女性朋友,因为知识,永远都不嫌多。
科普知识的手抄报内容
每天六个一提高免疫力
睡一个好觉:睡眠不良和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有关。体内的T细胞负责对付病毒和肿瘤,如果得不到充足的睡眠,T细胞的数目会减少,生病几率随之增加。不一定要睡足8小时,只要早上醒来觉得精神舒畅就可以。
做一番运动:每天运动30到45分钟,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会相对增加。不过,运动如果太过激烈或时间超过1小时,身体反而会制造一些荷尔蒙,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
做一次按摩:按摩使身体放松,减少压力。每天接受45分钟的按摩,1个月后,免疫功能会有明显改善。
做一回白日梦:每天做5分钟的白日梦,一边深呼吸,一边做做白日梦,让愉快的画面从脑中飘过,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目和活动能力。
参加一次艺术活动:笑能使干扰素明显增加,免疫细胞变得更活跃。如果自认缺乏幽默感,可以多看喜剧片、好笑的漫画。音乐可以增加对抗感染及癌症的抗体,不管喜欢哪一种音乐,聆听时都能刺激健康的生理反应。
与知己交流一次:朋友多的人,不但不容易感冒,免疫功能也比性格孤僻的人好。有研究显示,良好的社交关系有助于对抗压力,减少压力,影响免疫细胞功能。
冬天取暖也要注意方法
寒流一来,有些人就瑟瑟发抖,想方设法取暖,可其中十之八九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如:
活动取暖幅度过强。冬天多活动,一来能锻炼身体,二来可驱走寒冷,但对老年人来说,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别选择那些活动幅度过强、活动量太大的运动项目,而应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运动量小的项目。如果在运动后出现了头晕、头疼、四肢乏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症状,说明这项运动量过大,就应该注意减少运动量,要及时停止不良反应特别大的运动项目。
驱寒取暖方法失度。由于大多数老年人怕冷,在睡觉时都喜欢用热水袋贴身而卧,或让电热毯把被窝搞得热热的以驱寒取暖,这样常常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一般室温达到18——25摄氏度时,也是人体适宜温度,就无需用其他方式来加温取暖。
日晒取暖时间过长。一些老年人,冬天一来,有事没事就喜欢带着孙辈搬只椅子到能晒到太阳的坝坝里取暖,这本是好事,适当晒晒太阳有利于对钙质的吸收,但医生提醒说,晒太阳也有个度,如时间太长对身体就有害无益了,因为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特别婴幼儿皮肤娇嫩,更不能直接暴露在直射光下久晒。
捂头睡觉有损健康。有些老人冬季喜欢捂头睡觉,以为这样可以暖和些,而这样的睡眠方法对健康是有害无益的。一则会因被窝内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逐渐增加,影响了正常的呼吸运动,甚至造成窒息。二则是因被窝内缺氧,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你在医学科普书中学到过最令人震惊的知识是怎样的?
睡前五宜 (一)
1、宜刷牙,不仅利护牙,也利安稳入睡。
2、宜梳头,梳到头皮发热,不仅能护发,也能促人安眠。
3、宜热水泡脚,会使足部血管扩张,从而减少供给头部的血液,促使大脑的兴奋性降低、抑制过程加深并扩散,还能解除下肢酸痛、困乏,使身体产生轻松舒适感,帮助老人入睡。
4、宜开窗,睡前开窗换入新鲜空气,能使人睡得香甜,即使是冷天,也可将窗开一小缝。
5、宜喝牛奶加蜂蜜。据睡眠学专家推荐,睡前喝一杯加蜂蜜的牛奶有助睡眠,因蜂蜜可使整夜血糖保持平稳,从而避免早醒。
睡前四不宜 (二)
1、不宜过度用脑或过多思考问题。
2、晚饭不宜吃得太晚和太饱。
3、不宜喝茶、喝咖啡、吸烟、饮酒和饮水太多。前者可使精神兴奋,后者可致夜尿增多,均能影响睡眠。
4、不宜看电视时间过长过晚。
喝凉开水的作用 (三)
人们一般认为,喝水是为了解渴,口不渴就不用喝水。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其实,每天喝足量的水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美国医学博士西蒙·巴尔克研究认为“水可以作为强体剂、镇静剂、泻剂、发汗剂、兴奋*剂和新陈代谢促进剂。”另外,他还特别强调:“虽然水有药效,但它又和药剂不同,完全没有副作用。这一点是水特有的`长处。”
俄罗斯学者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进一步证实,若能经常饮用凉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肤病之效。但有一点应注意的是,凉开水不能在空气中暴露太久,否则会失去其生物活性。()每天清晨饮用一杯20摄氏度左右的新鲜凉开水,经过几年之后,就会产生神奇的益寿效果。日本医学家在一次老年病防治调查中发现:469名65岁以上的老人,每天清晨喝一杯凉开水,持续5年后,其中有82%的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牙齿坚固,每天还能步行10公里。而且他们当中从未有人得过大病。
洗手常见六大误区 (四)
解放军第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教授提出洗手常见误区。
一、不愿洗手
这些人总觉得自己“身体棒”,“抵抗力强”,满足于“眼不见为净”,没有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
二、简单擦手
由于不具备洗手条件,或因没有水,或因是污水,只好以擦代洗。吃东西前,或用手绢、手纸,或用衣襟、袖口,随便擦拭一下就吃。
三、盆水洗手
乍一看,确实是在用水洗手,但洗手时盆里的水已弄脏了。用脏水洗手,手仍然是脏的,同样达不到洗手的目的。甚至还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为严重。
四、不用肥皂洗手
有的虽然是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洗手,但不用肥皂或洗涤液,手依然洗不干净。充其量也只能是象征性地“意思”了一下,使嫌脏的心理稍微缓和了一点,但远没有解决实质问题。
五、只洗一遍手
有的用流动水洗手时,虽然也打了肥皂或用了洗涤液,但刚刚搓出点泡沫儿来,就马上用水冲掉了。由于泡搓时间短、冲洗遍数少,实际上仍不符合科学洗手的基本要求。
六、洗手过勤
天坛医院的邵主任特别指出,虽然提倡人们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但洗手也是要有节制的,有些人“勤洗”过头也不好,甚至是洁癖症的表现。洗手次数过多,也会对手部皮肤造成伤害。比如手部若有裂口,肥皂的皂液会浸透到裂口里,易造成细菌感染。
1.老咬舌头可能是中风
老咬舌头不是“馋肉”。一旦发现最近常咬舌头,或伴有头晕、头痛、行走不稳、言语不清等,就要赶紧就医。
2.体检别放弃直肠指检
8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因此即使毫无症状,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直肠指检。
3.初诊不必挂专家号
专家也是普通人,不会看一眼就知道病情,也需要走正常的检查流程。所以如果是普通疾病,可先在普通门诊做完基本的化验检查。
4.低头玩手机颈椎增压45斤
当头部弯曲60度时,颈椎承受的压力会达约45斤重,这相当于一个7岁儿童的体重。
5.一个吻传递8000万个细菌
荷兰国家应用科学院的生物学家研究发现,接吻10秒钟传播的细菌多达8000万,而这些细菌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健康。
6.一起打哈欠的人更亲密
如果两人关系密切,打呵欠时会很快地从第一个人传给第二个人。
7.抖腿,可能是一一种自我保护
抖腿在放松肢体肌肉的同时,还可以缓解紧张、焦虑。但不可抑制地抖腿,可能是“不宁腿综合征”
8.生香蕉吃多反加重便秘
生香蕉含较多的鞣酸,对消化道有收敛效果,会抑制胃肠液分泌并抑制其蠕动,摄入过多会引起或加重便秘。熟透的香蕉才有缓解便秘的作用。
9.橘子吃多了皮肤变黄
关于“医学科普小知识大全100”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频嘉蕊]投稿,不代表新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501-95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新盛号的签约作者“频嘉蕊”!
希望本篇文章《医学科普小知识大全100》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新盛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医学科普小知识大全100”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医学科普小知识大全100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