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有没有人知道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数学课本”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没有人知道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数学课本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P50.1.(1):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比0大(判断题,错了改过来)
P59.1.(1):(-25)+34+156+(-65)
(3):(-42)+57+(-84)+(-23)
(4):63+72+(-96)+(-37)
(5):(-301)+125+301+(-75)
P50.1.(1):(有理数包括0,0的绝对值为0)改为有理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零.
P59.1.(1):(-25)+34+156+(-65)
=(34+156)+(-25-65)=190-90=100
(3):(-42)+57+(-84)+(-23)
=57+(-42-84-23)=57-149=-92
(4):63+72+(-96)+(-37)
=(63+72)+(-96-37)=135-133=2
(5):(-301)+125+301+(-75)
=(-301+301)+(125-75)=5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11页练习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所有概念、公理、公式: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3、n棱柱 面:n+2 边(棱):3n 顶点:2n
4、截面的定义: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截面。
5、正方体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6、几何体的截面由平面与几何体各表面交线构成。
7、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8、棱柱的上、下地面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9、多边形特征:从同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得到n-3条对角线,n-2个三角形。
10、一般地,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的图叫做俯视图。
11、主视图的列数与俯视图的列数相同。
12、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第二章 有理数
1、像5、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比0大。
2、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
5、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6、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7、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下面的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8、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9、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10、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11、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书,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1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13、绝对值定义: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代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4、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5、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
16、有理数加法步骤:①先判断符号②取符号③绝对值相加(相减)
17、加法的交换律:a+b=b+a(注:a、b可以为任意一个有理数)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注意点:互为相反数、整数、同分母、同号
18、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9、减法步骤:①减号变为加号②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③用有理数的加法计算
20、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同号为正,异号为负。
21、在加法运算中,可以吧括号以及它前面的加号一起省略。
22、加减混合运算步骤:①减号变加号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3、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24、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25、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取负号,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取正号。
26、乘法的交换律:ab=ba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27、除法法则:①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②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28、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9、任意一个数的0次方等于1。
30、正数的任意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为负数,负数的偶次方为正数。
3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1、代数式:
(1)特点:①有字母或有理数②必含运算符号
(2)定义:用运算符号吧有理数连接起来或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注意点:数字在字母前面。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其中的数字因数称为它的系数。(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单项式)(把不包含字母的单项式叫做常数项)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它的项)(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
4、单项式次数: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多项式次数:它所包含的所有单项式中的最高次数。
5、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6、在合并同类项是,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7、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Yuan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1、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2、经过两点有且只要一条直线。
3、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4、比较长短方法:
①把它们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比较
②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B与线段CD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5、角的定义:
①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算点使这个角的顶点。
②角也可以看成时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6、角的表示:
①用3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顶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三个字母的中间。
②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及符号“∠”,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
③用一个数字表示及符号“∠”,在角上加弧线。
④用一个希腊字母及符号“∠”,在角上加弧线。
7、∠AOB与∠DOB有一个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同时,OD边落在∠AOB的内部,这就表明∠DOB小于∠AOB,记作∠DOB<∠AOB。
8、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9、1°的1/60为1分,记作“1′”,即1°=60′。
1′的1/60为1秒,记作“1″”,即1′=60″。
10、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12、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过A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B点。垂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数据的收集
2、数据的表示
答案: 本文是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11页练习答案。
1、解:
(1)长方体 (2) 五棱柱
2、解:
第(1)个能,第(2)个不能。
关于“有没有人知道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数学课本”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紫杉小郎君]投稿,不代表新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502-932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新盛号的签约作者“紫杉小郎君”!
希望本篇文章《有没有人知道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数学课本》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新盛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有没有人知道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数学课本”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没有人知道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数学课本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