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数学被应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
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
1、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
3、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
4、平移的方法:①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②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③把各个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④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
四、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5、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6、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 最大的两位数:99, 最小的两位数:10 。 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 。
7、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
五、克和千克
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4、1千克=1000克=1公斤。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
6、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立式计算,一般是把"千克"换成"克".
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注意在笔算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2、估算方法:估算是整百数:看十位
七、统计
1、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便于更好、更清晰地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
2、条形统计图:一格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格代表多少。
八、找规律
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2、数列的变化规律
;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二年级数学是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础,一定要掌握扎实,我整理了一些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长度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进率: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角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
以上是我整理的数学重要知识点,。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哪些二年级
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如下:
1、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2、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3、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5、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到个位作10再减(借一要在头上写点),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1、地球公转:
一物体以另一物体为中心,沿一定轨道所作的循环运动;所沿着的轨道可以为圆、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
2、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
3、钟表转动:
机械钟表利用发条作为动力的原动系 ,经过一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来推动擒纵调速器工作;再由擒纵调速器反过来控制传动系的转速;传动系在推动擒纵调速器的同时还带动指针机构,传动系的转速受控于擒纵调速器,所以指针能按一定的规律在表盘上指示时刻 ;上条拨针系是上紧发条或拨动指针的机件。
4、四季变换:
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季三个月。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5、红绿灯:
一般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最早的时候只有红、绿两种颜色,后来经过改良后,增加了一盏**的灯,红灯表示停止,黄灯表示准备,绿灯则表示通行。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忆岚]投稿,不代表新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502-886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新盛号的签约作者“忆岚”!
希望本篇文章《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新盛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